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风云激荡25载 公募行业何以基业长青

日期:2023-03-01 09:48:55 来源:上海证券报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中,中国公募基金悄然启航。25年来,我国公募行业从无到有,担负起为大众理财、为实体经济助力的重任。

经过25年快速发展,中国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7.25万亿元,产品数量破1万只,基金投资者超过7.2亿人,行业生态逐渐丰富,各类产品百花齐放。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卢森堡的全球第三大公募基金市场。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居民财富迅速积累,大众投资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兴赛道的涌现,给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公募新时代正在开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百花齐放

厚植丰茂生态

截至2023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

公募基金诞生于初春时节。1998年3月5日,国泰基金在上海成立,3月6日,南方基金在深圳成立。这两家基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式拉开序幕。

彼时天气乍暖还寒,市场氛围却尽是火热,越来越多的具有前瞻眼光的人士投入公募基金行业,筹备建立新的基金公司。

“当时基金绝对是新生事物,很多人不知道基金为何物,我对基金也只知道些皮毛。7000万元注册资本金,十几个人、租用的500多平方米办公场地,这是创立华夏基金之初的全部家当。”公募行业元老范勇宏回忆起那段岁月仍印象深刻。

1998年至1999年,继国泰基金、南方基金之后,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等8家公司相继成立,这些也被市场称为“老十家”基金公司。

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各路资本争相入局公募基金行业。从早期只有内资证券公司可以设立基金公司,到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成立,到商业银行以及保险机构纷纷入局,再到专业人士也可以发起设立基金公司,基金管理人队伍不断壮大。

经过25年发展,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突破150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

作为25年的公募行业亲历者,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表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发展初期,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坚持“先试点、后立法”,不断总结、调整、规范。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居民财富日益增长的大时代背景下,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以专业创造价值,不断锻造和提升在投资研究、风险管理、产品创设、客户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政策的东风持续吹来。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将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基金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在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看来,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不同市场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将大大扩充行业力量,也会进一步增加行业机构的多样性、差异性,形成更加多元创新、竞争融合、百花齐放的行业生态,提升行业整体的发展内涵与质量水平。

积极创新

品种不断丰富

截至2023年1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7.25万亿元,产品数量达到10607只。目前,公募基金已经涵盖了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ETF、QDII、FOF、REITs等各类品种。

伴随行业生态日益丰富,过去25年,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公募基金规模和产品数量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7.25万亿元,产品数量达到10607只。25年来,公募基金始终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积极创新,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公募基金已经涵盖了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ETF、QDII、FOF、REITs等各类品种。

“我2001年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在20余载的从业经历中,亲眼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募基金各类创新型产品的涌现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与成果的缩影,也为整个行业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助理柳军称。

2012年,首只跨市场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功发行。作为全程参与产品筹备的团队一员,柳军感慨颇多:“这只产品从酝酿到诞生,前后经历了5年多时间,虽然过程曲折,心态也有起伏,但公司上下始终保持着干好这件事的决心,可以说是举全公司之力。交易所、登记公司和券商的各个部门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每一次的全网测试都意味着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多措并举

求解行业痛点

造成“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选基难”,当前全市场基金数量已超过1万只,投资类型各异、业绩首尾分化大,普通投资者难以选择到业绩可持续的优质基金;二是追涨杀跌、短期持有使得基民收益率低于基金收益率。

规模与产品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公募基金也已成为普通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红利、实现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金投资者超过7.2亿人。

“近年来,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货币基金占比持续下降,权益类产品占比大幅上升,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普惠、丰富的理财方案。这些变化体现了公募基金行业在投资体验、投资者教育、产品创新布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称。

在公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行业从业者也在积极求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希望为持有人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

“很多基金取得了良好的长期业绩,也捧红了众多明星基金经理,但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基金的收益率与基民的真实收益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究其原因,部分投资者可能在市场上涨前期赚到一点蝇头小利就早早离场,还有的投资者在市场底部选择割肉赎回,错过了后期上涨。”沪上一位基金从业人士称。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分析称,造成“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选基难”,当前全市场基金数量已超过1万只,投资类型各异、业绩首尾分化大,普通投资者难以选择到业绩可持续的优质基金;二是追涨杀跌、短期持有使得基民收益率低于基金收益率。

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更加关注客户长期利益,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基金产品和自身的风险偏好,匹配合适的基金产品,正确看待市场和基金净值波动,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第二,基金公司应该更加注重考核基金经理长期投资业绩,追求更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收益,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风格漂移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降低基金净值波动,帮助客户长期持有;第三,大力发展FOF、基金投顾业务,发挥机构投资者专业选基能力,力争将基金产品收益转化为基民账户收益,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源头活水

赋能实体经济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一环,公募基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投资和创新金融工具,不断优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创新资本、海外资金等更好地配置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等重要方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上市企业的投融资需求。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是近年来公募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认为,公募基金是“一手担两边”,一边是广大投资者,一边是实体经济,既要为大众理财、创造投资收益,也要将资金和资源有效分配给最有价值的实体企业。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也表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一环,公募基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投资和创新金融工具,不断优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创新资本、海外资金等更好地配置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等重要方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上市企业的投融资需求。

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扩容,机构投资者更应注重大局观。何谓大局观?在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看来,即聚焦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选择产业中最具有潜力的领域。作为专业投资人,只有把握住大趋势和大方向,方能选择出真正具备成长潜力且能提供超额回报的投资标的。

过去20年,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所属板块从交通运输、金融,逐渐过渡到消费和新能源。这一变化,正是公募基金跟随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寻找投资机会、助力实体经济的有力证明。

“2003年的‘五朵金花’行情带来了公募基金第一轮价值投资浪潮,并从2009年转为关注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2013年至2015年则是新兴产业和小盘股的天下。2015年中,股市的剧烈震荡对公募基金投研又是一轮洗礼。”交银施罗德基金总裁谢卫表示,从2016年开始,公募基金行业的投研体系和投资方法论全面革新,精选个股、深度研究成为基金公司优先考虑的投资框架。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资源进一步向优质企业倾斜。

最近,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为公募基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易方达基金总经理刘晓艳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进一步优化,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公募基金行业而言,这既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可以更好发挥对接大众理财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也对行业的投研能力、风控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走过25年的公募基金行业,风华正茂,成为执掌27万亿元国民财富的机构力量。深植于中国经济这片沃土,公募基金更应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奋进而不守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标签: 风云激荡25载 公募行业何以基业长青 公募基金 基金经理 基金公司 基金行业

推荐